位置:首頁 > 燃氣資訊 > 中原采油三廠育出“穩產田”
中原采油三廠育出“穩產田”
瀏覽次數 964 , 日期 2014-02-19 , 燃氣設備 加入收藏
中原采油三廠:老區塊里育出“穩產田”2014年1月,中原油田采油三廠明一西塊自然遞減率持續保持在4.9%的低水平,新年起步就呈現出良好的穩產態勢。而從該廠最新的油藏開發曲線圖上可以明顯看出,2009年以來,明一西塊原油年產量始終在4萬噸以上,自然遞減率穩中有降,去年更是從16.65%下降到7.66%,達到歷年來最低。
“要挖掘老區塊的潛力,不斷更新認識是第一步。”該廠地質研究所副所長唐志明說。去年,該廠把明一西塊的開發列為年度科研項目,重點對開發程度較低的明一西塊南部沙三上進行攻關,力求獲得地層認識上的突破。
在地層對比的基礎上,該廠地質人員利用高精度三維地震相位追蹤技術,對區塊邊角處的一條斷層反復論證,最終確定了剩余油富集區,并部署了3口新井——明1-C17井、明63H井和明508井。
新井鉆進期間就見到了較好的油氣顯示,特別是明508井和明63H井,去年7月份和10月份分別投產后,兩口井初期原油日產量達到26.7噸,含水率分別為16%和36%,截至目前已累計產油2000多噸。
唐志明說,明一西塊的采出程度雖然已經達到45%以上,但南部沙三上的發現表明仍有一些邊角斷塊等待被認識。下一步,該廠還將繼續加深對復雜小斷塊的研究,不斷為老油區尋找資源接替空間。
經過30多年的開發,明一西塊油水井布局已近飽和,現在平均1平方公里內就分布有27口油水井。但由于長期受腐蝕等不利因素影響,明一西塊出現了多個事故井區,完整的注采井網一度遭到破壞,加上區塊內復雜的油水關系,“有井無網”的格局成了老區塊持續生產的制約因素。
據明一西塊的地質負責人王全紅介紹,在南部構造復雜區,他們主要通過調整、側鉆完善注采井網,而在北部事故井區,則主要通過大修恢復有效注采。去年,該廠通過大修換井底、換套管,盤活了多個注采井組。
主要開發層為沙二下的明47井區,長期處于低效、無效注采狀態。去年,該廠對明47井進行大修換井底,并實施轉注。井網恢復后,該井對應油井明239井見到注水效果,日增油1噸。去年,該廠在明一西塊實施大修換井底、換套兩井次,目前已累計增油500多噸。
在完善井網工作中,該廠對明一西塊還堅持以剩余油研究為基礎,根據剩余油分布的特點,建立起了相應的高效注采井網。
為了提高注水的有效性,對于明一西塊,該廠摸索出了動態調水的辦法,一方面通過周期性地改變注入量,在地層中形成不穩定的壓力場,以增大注入水波及范圍,一方面及時依據油井動液面、液量變化,進行先期調水,即周期性調水和預警式調水。
唐志明介紹說,明一西塊屬河流相沉積,層內非均質嚴重, 經過多年注水開發,層內矛盾也在進一步加劇,實施動態調水是減緩水驅效果變差的有效辦法。
目前,明一西塊有3個井組正在實施周期性調水,均見到了較好的驅油效果,其中明1-10井組效果最為顯著。根據井下壓力狀況,該廠地質人員為明1-10井制訂了每七天注水一次、五天為一個注水周期的注水計劃。結果在去年一年時間內,與之相對應的油井明1-C55井產量一直穩定在3噸以上。
通過周期注水、預警式調水等方法,明一西塊油層層內以及零散分布的剩余油得到進一步挖掘,區塊水驅控制儲量增加4.2萬噸,水驅控制程度提高1.94個百分點.油田穩壓器EZR,95H,299H-奧麗斯特020-82178753